栏目导航
无为 “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 2025 发力:稻虾产业三大升级
发表时间: 2025-05-01 14:55:19 发布于:农业专用网
全面加快无为水产(稻虾)产业持续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发挥 “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 优势,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做强做优无为水产产业,4月28日,2025年无为市水产业(稻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讨会在无为市召开。省内知名水产专家、教授,无为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及优秀稻虾企业代表行业代表共聚一堂,围绕良种选育、生态养殖、加工升级、品牌打造等全产业链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无为稻虾产业迈向更高水平擘画蓝图。
无为市渔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张俊荣指出:围绕无为水产百亿单品目标谋发展,当前无为市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28万亩,亩均产量300斤,综合产值突破26亿元,形成了从良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销售和品牌打造的全产业链体系。通过《无为市十四五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等政策引导,全市建成15家小龙虾生态育苗基地,培育出“一稻三虾”稻虾鳖”等创新养殖模式,产业科技含量持续提升,定位“养大虾、养精品虾”发展路径,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良种繁育、销售市场、加工服务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无为市凌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少波、安徽金邦紫约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宋天宇、安徽京淼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号新、芜湖市香勤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义、无为江十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宝、无为市杨公平家庭农场总经理杨公平、无为县善勇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袁善勇、无为县清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丁少清
各位企业代表围绕无为市稻虾综合种养及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发言,直指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实际难题。饲料市场乱象丛生,质量参差不齐、蛋白含量虚标,导致养殖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企业迫切希望政府引入优质饲料企业或代加工项目;销售渠道方面,本地缺乏集中交易市场,过度依赖中间商收购,易错失销售良机,遇产量高峰或天气不佳时,常出现滞销、贱卖现象;虾苗供应存在上市晚、早苗量少、与粮食种植矛盾等问题,省内虾苗缺口大,严重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节奏;此外,小龙虾品质不一、品牌化程度低,养殖技术亟待规范,产业延伸不足,急需引入加工公司提升附加值。
在专题讨论环节,多位行业权威专家立足前沿视角,结合实践经验,围绕产业升级核心命题展开深度研讨,从三大维度为无为稻虾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聚焦养殖降本,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提质增效;攻坚深加工破局,通过延链补链释放产业增值潜力;发力品牌价值翻番,依托全产业链协同塑造区域标杆品牌 ,为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中国渔业协会安徽办事处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蒋军围绕安徽稻虾产业的发言,涵盖发展历史、现存问题与改进建议,具体如下:
1. 发展历程:安徽稻虾产业于2006-2007年起步,2015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五环沟模式、六安再生稻模式、无为小龙虾与水稻结合模式、沿江精品小龙虾养殖模式等多种特色模式,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2. 现存问题:存在模式老化、创新不足,部分养殖户仍用旧模式影响产量和质量;产业意识淡薄,对新养殖和加工模式接受慢;缺乏引领性企业,科学技术创新和种苗繁殖有待加强;自然灾害对产业造成冲击。
3. 改进建议:无为聚焦精品小龙虾养殖,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提升品质、打造区域品牌;借助芜湖大米品牌提高稻虾综合产值;建设区域交易中心增强市场辐射力;举办龙虾节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围绕养殖的密度、营养、环境和管理等要素创新,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正高级工程师奚业文从《渔粮耦合促进稻虾产业健康发展》角度提出多维见解:一是明确产业定位,强调稻虾产业与粮食安全协同,践行鱼粮耦合,注重生态发展,借互联网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价值;二是提出种植时间优化策略,建议江淮地区推迟水稻播种,延长小龙虾养殖周期,保障水稻稳产,降低养殖风险;三是主张优化现有四种养殖模式,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增强产业竞争力;四是倡导养殖创新,鼓励养殖户用部分稻田尝试早秋苗养殖(遵循 “7 个早” 技巧),并大胆探索低价苗高温虾养殖新方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开拓新路径 。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主任、副教授张云龙围绕《小龙虾饲料需求与营养定制》从三个层面探讨小龙虾饲料问题:一是营养需求:小龙虾营养需求随生长阶段变化,幼虾阶段蛋白需求 35% - 40%,蜕壳期需注重钙补充,亲本阶段应增加鲜活投喂和维生素;二是投喂策略:模仿其自然摄食规律,8℃以上开始投喂,15 - 30℃适宜,每天早晚投喂两次,傍晚投喂量占 60% - 70%;三是饲料选择:饲料分冰鲜杂鱼等天然饲料、人工配合饲料、发酵饲料三类,天然饲料有水质恶化等风险,人工配合饲料需关注蛋白质量和品牌,建议定制,发酵饲料可提高利用率、改善肠道菌群,但在水产应用存在温度适应性等问题,可与人工配合饲料搭配使用,上午喂发酵饲料,傍晚喂人工配合饲料 。
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陆剑锋
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陆剑锋聚焦《发展小龙虾加工,促进产业融合健康发展》强调:小龙虾加工产业作为全产业链核心,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全国规模以上加工公司超200家,集中于湖北等主产省,湖北占比过半。小龙虾全产业总产值约5000亿元,一、二、三产比例为2:1:7,加工率从2016 - 2021年的25%,快速攀升至2023年的45%,预计2024年接近50%。当前小龙虾加工产品包含初级加工、预制菜、休闲食品和精深加工四类。预制菜发展迅速,企业普遍盈利;休闲食品潜力大;精深加工集中于湖北,主要提取虾壳高价值成分。此外,小龙虾饲料、调味品加工也形成百亿级市场。但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瓶颈:科研创新力量薄弱,尤其安徽等地科研资源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常温即食等创新品类匮乏;副产物利用率低,附加值难提升;细分市场开拓不足,不足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对此,建议建设研创中心、拓展产品品类、出台政策扶持企业技术升级与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水产养殖网主编蔡俊以无为龙虾产业,从品牌、宣传活动和协会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一是成立行业协会,整合资源、制定标准,增强市场话语权与产品议价权;二是挖掘无为龙虾特色,讲好品牌故事,提升消费者认知;三是把控品质,以优良品质支撑品牌;四是加强品牌传播,通过举办龙虾节等节庆活动扩大影响力;五是推动全产业链协同,一产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二产培育企业品牌,三产结合本地特色,以口味为抓手重点发力。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丁淑荃从模式、销售、品牌三方面分享经验与建议:模式上,介绍湖州、黄山、巢湖等地特色养殖模式,如多季虾养殖、低温流水养殖、利用再生稻解决虾苗问题等,强调因地制宜不跟风;销售方面,借鉴宣城、当涂经验,冬季与江浙沪对接提前订货,注重品质;品牌打造上,建议发挥协会作用,定制饲料保证品质,尝试发酵饲料,避免品牌污染,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售价,促进无为龙虾产业发展 。
安徽农业大学讲师许然围绕小龙虾种质问题发言:全国多地面临种质退化难题,无为、庐江、公安等地养殖群体遗传性低,主因是近亲繁殖,且育种与销售矛盾加剧该问题。为此提出处理方法,包括定期更换苗种地点、引入异地优质苗种,每三五年更换亲本;还可通过改善水质提升虾的抵抗力;同时建议尝试澳洲淡水小龙虾等多种养殖模式,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补充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江河围绕无为小龙虾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出以 “生态精品” 为定位走差异化路线,从多方面发力:种苗上,借鉴河蟹育种经验,用大规格种虾繁育,解决近亲繁殖,培育早苗并实现批量生产;养殖上,做到精准投苗、投喂、捕捞,清理本田苗,调控水质和水草,提高饲料质量;模式上,推广苗虾两茬、养大规格虾等模式,探索高温虾与再生稻结合、春节虾养殖;此外,还强调销售品牌打造与加工发展。最后呼吁政府组织产学研合作,成立攻关组,对种苗、养殖、模式创新等环节进行补贴,形成长期合作,解决产业重点难点问题,提升产业竞争力。
会议最后,无为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昌芹作总结性发展指出未来无为市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科学技术支撑,深化与安徽农业大学、省水产研究所等机构的产学研用合作,攻关苗种繁育、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二是推动三产融合,规划建设标准化种养示范区,扶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发休闲农旅、冷链物流等新业态;三是实施品牌战略,以无为小龙虾区域公共品牌为核心,接续举办好无为小龙虾品牌推介会,构建绿色+有机产品矩阵,通过数字营销,线上线下活动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从“稻虾养殖”到“全链布局”,无为稻虾产业的升级之路,折射出中国农业从“量”到“质 的深刻变革。当一只小龙虾串联起科研、加工、品牌的现代化链条,它所承载的,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千万农户的 “致富密码” 和乡村产业的 “转型希望”。期待无为这片生态沃土上,能孕育出更多“农业 +”的创新样本,为乡村振兴书写更精彩篇章。
三湘都市报4月29日讯(全媒体记者 罗艾敏 整理)2025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正式生效,新规为原农村户籍人员开辟了“返乡落户”通道,并规定回迁人群、条件等。
美国媒体当地时间28日报道称,由于全球多国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予以强烈反击,尤其中国暂停进口美国农产品的一系列措施,美国农业部门已遭受巨大损失。美国农产品运输联盟负责人更是直言,美国农产品行业的全面危机已经到来。
#辽阳一饭店发生火灾致22死3伤 ,当地回应:火已扑灭,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大河深一度 #大河看见 #辽阳
比亚迪汉L哪个配置最值得购买?#比亚迪汉L #比亚迪汉lev #比亚迪汉ldm #懂车帝抢先试驾 #宝藏女司机
近日,美政府滥施关税政策的影响持续发酵,美国多个行业受到冲击。母亲节临近,美国花卉行业陷入“旺季不旺”的困境,进口鲜花及包装材料成本激增,多地花店面临涨价与客源流失的双重压力。
武汉重拳整治“校园餐”腐败!公开征集6大教育领域问题线日,武汉市教育官网发布《关于深化中小学“校园餐”等有关问题专项整治的通告》,今年4月25日起至12月31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校园餐”等六大领域明显问题专项整治,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违纪违法问题线索。
停滞了近一个月的长和港易,又有了新动向,日前美媒曝料称,这一笔交易将被拆分成两部分后再进行,美国想玩偷梁换柱那一套,不过被中国一眼识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给李嘉诚的公司下了条死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