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十大名人之陈启厚

发表时间: 2025-02-22 14:22:37 发布于:乐鱼平台网站

  陈启厚(1935年1月-2022年9月18日),男,汉族,内蒙古准格尔旗人,1953年1月参加工作,1953年3月加入中国。曾任伊克昭盟盟委书记、盟人大工委主任,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1964年12月至1983年04月,任伊盟行政公署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外事办党组书记;

  1983年04月至1987年09月,任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自治区党委整党办公室副主任;

  1987年09月至1996年03月,任伊盟盟委副书记、书记,盟人大工委主任;

  1996年03月至1999年12月,为伊盟正厅级干部(1995年6月至1998年1月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陈启厚书记是群众公认的实干家、好领导,在伊克昭盟有良好的口碑。他从农家子弟一步步成长为党的优秀领导干部,靠的是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办实事。

  伊克昭盟曾经是内蒙古自治区一个最贫穷、落后、荒凉的地方。这不是因为伊克昭盟蒙汉各族人民不努力、不上进而造成的,是由很多自然条件决定的,因为那个年代是农业年代,以农牧业为主体,严格地说没有工业。生态环境那样恶劣,伊克昭盟处在贫穷、落后、封闭、极其荒凉的状态也不足为怪。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30多年中,经过伊克昭盟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也没发生太大的变化,除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人民翻身做主人、人民生活比旧社会有明显改善外,别的方面变化不大。伊克昭盟各族人民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农牧业生产条件很不好。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合作社、人民公社、包产到户,苦苦挣扎二三十年,也始终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仍摆脱不了贫困。

  1990年,陈启厚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任命为伊克昭盟盟委书记。当时,伊克昭盟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一些进步,但变化也不是很大。这就是当年伊克昭盟的历史背景。当时,伊克昭盟仍然是农牧业经济为主,农牧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达到80%多。改革开放处于初始阶段,如羊绒衫厂与日本搞补偿贸易,引进日方设备、技术,用无毛绒偿还,债还完了,合同就了结了,但它不是合资企业。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解放,但开放的程度还是很差的。中外合资企业没有一个。陈启厚接任书记时,伊克昭盟国民生产总值大约14亿元,财政收入1亿元多一点,粮食产量6.6亿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0元出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元左右。

  陈启厚担任伊克昭盟盟委书记5年间,他对家乡伊克昭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政绩有目共睹。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5年书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回顾那段历史,概括来说,陈启厚任职5年办了五件大事,实现了四个翻番。这五件大事是:

  第一,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为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中央要求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就无从谈起。以陈启厚书记为班长的盟委一班人,按照中央的要求,做了大量艰苦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使大家统一了思想,加强了各方面的团结,社会出现了稳定的局面,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第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打开新局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伊克昭盟党政领导冲破了“左”的思想束缚,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率先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在工业方面,搞了一个项目,就是羊绒衫厂,和日本的补偿贸易项目。这两件事都是全区第一,可是后来,脚步放缓了,甚至停滞。1992年3月,南方谈话下达以后,盟委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展开了一次长达半年的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广泛而深入。经过学习、讨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思想得到了又一次大解放。从此以后,伊克昭盟的城乡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四大以后,更进一步,开始研究、实施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面的各项重大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三,全力发展农牧业生产,加强国民经济的基本的建设。党中央一贯强调,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这一个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人都懂,就是这样一个最基础的问题上,伊克昭盟最差,也最落后。新中国成立40年了,我们始终没做到粮食自给,一直靠国家供应,广大农牧民一直处在贫困状态,盟委领导自觉内心有愧,脸上无光。因此必须下定决心解决这一个问题,必须寻找一条新途径。这就是从实际出发,趋利避害,实行因地制宜、分别施治的原则,按照不同的区域条件和生产特点,制定不同的奋斗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根据这个思路,盟委把全盟划分为3种类型区域,黄河、无定河流域发展灌溉农业,加大力度建设粮食基地,提供较多的商品粮。在丘陵山区旱作农业区,自然条件很恶劣,实行“两翼一体”战略,即水利水保、植被为两翼,主体为农牧业经济。实施“3153”工程,即这类地区以户为单位,经过5年的奋斗,每户建成3亩稳定高产基本田,解决温饱问题;每人养5只羊,解决经济收入问题;每户种10亩林果树,户养3头猪。经过几年努力做到粮食自给,逐步脱贫致富。在西部牧区,着力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基本草牧场建设,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逐步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经过5年时间的检验,这个思路大见成效,全面完成了确定的奋斗目标,农村牧区经济出现良好局面。

  第四,重点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就是煤炭、绒纺、化工、建材,以四大支柱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铸造伊克昭盟的经济新优势,进入伊克昭盟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第五,大力扶持三大公司集团的形成和发展。三大公司集团就是鄂尔多斯集团、伊克昭盟煤炭集团总公司(现在的伊泰集团)、伊克昭盟化学工业集团总公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大公司集团快速地发展壮大,成为强势企业,在鄂尔多斯经济全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

  四个翻番:就是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粮食总产量、城镇居民收入都翻了一番或两番。在陈启厚担任伊克昭盟盟委书记5年期间,伊克昭盟地区生产总值由14亿元增加到36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08亿元增加到3.46亿元,粮食总产量由6亿斤增加到12亿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500元增加到1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00多元增加到将近2600元。



相关文章
乐鱼棋牌_乐鱼平台网站_乐鱼平台网站登录 皖ICP备18026708号-1 | 皖公网安备 皖ICP备18026708号-1 |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