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 中广核汕尾“伏羲一号”项目正式投运
发表时间: 2024-10-12 23:18:28 发布于:农业专用网
近日,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建成投运,并完成首批养殖鱼苗投放,该项目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400万元,对于我国“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发展具备极其重大示范意义。
“伏羲一号”位于汕尾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距离汕尾海岸约11公里,由网箱整体的结构和上建平台两部分所组成。其中,网箱养殖水体达到6.3万立方米,是全球单体顶级规模风渔融合网箱平台。该项目于2023年8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全部依靠绿色能源供能。
中广核“伏羲一号”配置应用了绿电供能保障、气水联合投喂、网衣自动清洁洗涤、环境监控预警、活鱼保鲜驳运等五大海洋牧场智能化系统,通过监控室集中控制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既保障了整个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也提高了养殖效率。
“伏羲一号”还创新打造了综合多营养水产养殖系统,引进底播增殖技术,将鱼虾类投喂型物种与贝藻类提取型物种一起养殖。其中,提取型物种利用水产养殖中的无机和有机过剩营养的东西进行生长,喂养鱼虾的残饵及鱼虾粪便会成为其他物种的食物或肥料。这些不同营养级的各类水产养殖物种能够形成协同效应,不但可以保证生物代谢产物的多层利用,促进生物减排,提高养殖效益,还能改善渔业环境,增加深水网箱内外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形成良性循环,改善海洋生态链。
根据汕尾市规划,“伏羲一号”投运后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达到5400万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约200个。投产3年后,随着汕尾后湖风渔融合海洋牧场项目全面建成,汕尾市将形成“海上风电+深海养殖+生态增益+休闲旅游”的风渔融合示范集群,陆上养殖基地和旅游设施也将同步配套完善,届时总养殖水体预计达到30万立方米,年产量跃升至4500吨,年接待游客量预计突破18万人次,综合年产值约4.5亿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约800个。投产5年后,汕尾风渔融合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园区将形成完整的海洋经济产业链,有力推动周边相关配套产业高质量发展,预计综合年产值达到百亿级,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万个,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高抗台养殖平台是开展深远海养殖的基础,也是制约海洋牧场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伏羲一号”在中国南海开阔海域建设,针对该无掩护海域风急浪高、台风频发的海况环境,中广核创新应用了抗台风、防撞击、强防腐的巨型海洋牧场养殖网箱结构设计建造新技术,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
“伏羲一号”采用“6桩+斜撑+双上部组块”的桩基桁架式结构。网箱整体的结构采用主腿打入6桩导管架,导管架结构包含附属结构重约3000吨,桩长约66米,6根桩总重约1552吨,确保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能够承担重量的能力;斜撑以倾斜的方式布置,形成交叉支撑,用于抵抗波浪水平剪力与弯矩,同时提升结构整体抵抗震动的能力;上建平台采用两部分布置,由试验甲板、机械平台、生活平台、登乘靠泊平台和养殖平台等多个部分所组成,重量约750吨。
该网箱平台采用整体式布置,连同其内部电气设备均在陆地上建造,组装后整体运输和水上安装,其设计和建造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全球抗台风能力最强的网箱平台,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中广核积极助力汕尾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升级,在汕尾整体规划布局近1000万千瓦清洁能源项目,包括陆丰核电、后湖海上风电、甲子海上风电等多个代表性项目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引领打造了千亿级海洋能源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核风光储”新型能源体系。
在此基础上,汕尾市与中广核联合共建了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汕尾分中心(简称“红海湾实验室”),围绕海上风电先进设计建造技术、智能运维技术和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探讨研究,在海洋能源技术领域打造高水平科研中试及产业孵化平台。红海湾实验室将利用“伏羲一号”重点开展海上风电与海洋生态互作机制研究、渔业养殖可持续生态环境建设研究、渔业养殖关键作业装备研制、海上风电电解海水制氢技术探讨研究、水下智能运维机器人实证等系列科研项目,持续打造新质生产力,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高科技发展注入新活力。
- 上一个: 海洋草场怎样科学投喂饲养?“千里眼”来帮助
- 下一个: 澳门三合三今晚开啥_澳门三合三今晚开啥下载